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马上就要面临新学期,又是一波升学升班季。不少家长此刻也开始忙碌幼升小的事情。
随着政策提倡减负、机构被叫停,很多父母对这个问题的疑虑反而好像更重了——不提前学,会不会让孩子拖后腿啊?
“要不要给孩子做幼小衔接?”这个答案肯定不是非黑即白的做与不做那么简单,照搬他人的经验也不一定真的适合自己。
索性今天先不探讨做不做的问题,而是提供一些具体如何做好“衔接”的解决思路,来帮助孩子真正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。
那么从幼儿园到小学,都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准备呢?
#01
认识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
1. 了解大班幼儿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差异
孩子从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一年级,身体、语言、认知、情感以及社会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比如,身高长得很快,体重增加很多,更加能说会道,聪明点子更多,对人更有礼貌,独立意识开始增强,学习能力有所提高。
2. 理解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异
幼儿园教育不论是目标、内容、形式,还是环境、师生关系、考评,都与小学教育有所不同。
幼儿园教育是寓教于日常活动之中的,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,每个班级都有保育员和教养员,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。
而小学教育则不然,有严格的作息制度和课堂纪律,许多事情都要靠孩子自己去应对,孩子在校的主要任务不是游戏而是学习,学期结束时还要参加各种考试。
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较大差异,需要家长为孩子铺路架桥,做好衔接工作。
#02
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能力
首先声明,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反对“提前学”,因为“提前学”太多反而把孩子的学习热情磨灭殆尽,但如果有适当的、孩子能愉快接受的学习方式和进度,孩子才会从中获益。
1、识字认字。很多人觉得认字是学拼音,但其实这只是一种手段,能真正运用于生活才是认字的本质。由大量听和说建立起联系的认字,更有意义。
孩子认识到“认字”是生活中本来就有的事,而不是为了上学而准备的的事情,易于接受也更有效。
2、基本写字能力。写字很考验孩子的定力和耐心,但不管写得如何,都要以养成正确的坐姿和握笔习惯为前提。
孩子的肌肉力量锻炼好了,再加上细水长流的坚持,写字是可以慢慢提高的,写得不好的时候,也要表扬孩子那投入到写字里的热情、专注、坐姿。
3、数学启蒙。想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,要做的反而是少提前做题,让方法先行,盲目刷题和提高难度可能会导致孩子“畏惧”数学。在生活点滴中建立数学思维。
那么除了学习知识,幼小衔接最不能忽视的能力还有哪些?
# 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#
1.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
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穿脱衣服、入睡、整理床铺的能力。家长还要重视培养孩子自己整理图书、文具、书包、书桌、书架的能力,使孩子能独立生活和学习。
2.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决策力
当家里有客人来访时,家长可鼓励孩子为客人开门、端水;当家长带孩子外出到超市购物时,可让孩子做向导,提出先到哪个区域去选择物品,允许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,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决策力。
3. 启发孩子联想家庭居住环境的词语
例如,当家长分别说出“小区”、“路名”、“门牌号”、“电话号码”、“手机号码”时,启发孩子一一说出家庭所在小区的具体名字、路名、门牌号、电话号码以及爸爸、妈妈的手机号码。再次,可以把有关交通规则的词语融入其中,比如,当家长说“绿灯”时,启发孩子说“行”;当家长说“红灯”时,要求孩子说“停”;当家长说“交警”时,指导孩子说“行人”。
# 适当培养孩子迫切的入园心情 #
1. 鼓励孩子,让孩子期盼上小学
为了使孩子期盼着早点上小学,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从正面鼓励孩子。比如,对孩子说:“哟,你的裤子又短了,人又长高了;你的鞋子又小了,脚又长大了,你真的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,恭喜你”、“我发现你现在变得很能干了,真像个小学生,祝贺你”。
千万不要从反面去刺激孩子,比如对孩子说:“你再不听话,上小学了,就会有老师整治你。”这样会使孩子害怕上小学,不愿意上小学。
2. 实地考察小学
家长可以带孩子到附近小学的门口去看看小学生上学、放学的情景,教孩子认读小学的校名、门牌号,认识小学附近的建筑物、公交车站,以发展孩子的空间知觉,增强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。
幼升小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点,家长和老师都要引起足够重视,从能力、习惯等各个方面为孩子做好幼升小准备。
最后,请出答案:
▶▶ 第一题:
简单的要飞起来!就是让孩子自己探索,发现简单的规律。这个图案是按“从左到右重复出现”规律排列的。
▶▶ 第二题:
从第一题的基础上增加难度,所以稍加思考,便能找到正确答案。这个图案是从左到右规律出现,红宝石数量递增。
▶▶ 第三题:
有点小难度,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容易习惯性的从左向右看!实际上这是从最中间到两边出现规律的图案。
▶▶ 第四题:
有点摸不到头脑了!你要抛开固有的观察习惯,不是简单的从左到右,而是循环递增了,如第 1、第 2、第 3、第4 是一组,后边每组的开头都是上一组的第二个,逐一递进。即:1、2、3、4; 2、3、4、1; 3、4、1、2;4、1、2、3……
今天的头脑风暴怎么样?对于家长来说,能够看到孩子的进步,知道平时孩子在园的日常是提升对园所满意度的重要途径。
0——8岁是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,只要我们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,一定会为他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把这个测试发给各位家长,带着孩子,一起来试试吧!
点击了解课程 >>
推荐阅读
01 |幼儿园公开课这样上......备课时间减半,效果翻倍! |
02 |STEM教育、创客教育、素质教育,傻傻分不清楚? |
03 |玩思维、探科学!这家幼儿园的课程也太有特色了 |
04 |《小舍得》溢出屏幕的教育焦虑,数学思维真这么难? |